武汉会展

武汉市会展行业协会官方网站

欢迎访问武汉会展网站!    
展览档期
2013荆门首届优质农产品展销会(武汉)

2013荆门首届优质农产品展销会(武汉)

举办时间:2013-01-11--01-13    
举办地点:武汉国展

详细介绍

       为期3天的“舌尖上的中国农谷—2013荆门首届优质农产品武汉展销会”于1月13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圆满结束,这次活动是展示中国农谷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,是参展单位扩大宣传的重要窗口,是商务部门服务“四个荆门”建设的重要渠道,对扩大内需、促进全市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受到了广大武汉市民的热烈追捧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  一、基本情况
  本届展销会由市委、市政府主办,市商务局承办,为荆门市首次单独在外地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展会,活动得到了省商务厅、武汉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。
  1月11日上午,在武展中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暨农超对接项目签约仪式,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成国、副市长周文霞分别主持。武汉市政协主席吴超,武汉市政府副市长邵为民及省商务厅、省农业厅、省林业厅、省粮食局、省畜牧兽医局、省水产局、武汉市商务局等单位领导应邀出席。市领导王玲、万勇、胡功民、李涛参会。中百集团、武商集团、中商集团、上海神之润公司、广州奈美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武汉、上海、荆门等地60多名采购商,武汉20多家高校后勤集团负责人参加活动。参展企业代表、20多家省市新闻媒体与会。
  全市106家龙头企业参展,展销产品达2000多种,是荆门企业历来最大规模抱团走出去的一次集体亮相,农超对接签约仪式会上及会下签约金额30.5亿元,其中上海神之润公司与神地集团签约5000万元,标志着荆门农产品开始大规模打进上海市场。展会期间购物人数约15万人次,现场销售1080万元,合同订单5000万元。这次展会规格之高、组织之严密、市民反响之热烈、现场销售之火爆让参展企业喜出望外。为应对武汉市民的强劲购买力,彭墩集团、国宝桥米、谷之源米业、广源饼干、郑大哥食品、金红食品、京山老笼王蜂蜜等数十家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紧急补货。到13日中午,90%以上参展企业产品被抢购一空,现场销售2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多家。其中,彭墩集团销售100万元并与多家单位签约1000万元,京山常家洞茶叶与香港公司签约230万元,谷之源米业销售18万元并与中百集团达成500万元采购协议,掇刀大金龙养殖合作社销售38万元,国宝桥米、洪森米业、三月花食用油、神地鸡蛋、钟祥蟠龙菜、长湖鱼糕、石牌豆制品、矮子馅饼等展位前排起了长龙,单只价格1000元的老柳河牌生态甲鱼也被早早预订。接受媒体采访的武汉市民纷纷表示:没想到荆门的农产品品种如此多、质量这么好,政府又很重视,他们买的十分放心。参展企业也表示,这次展销会的效果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展会,希望能够继续办下去,企业有信心下届现场销售额翻一番。
  不足之处在于,尽管市领导、组委会、各牵头部门多次对企业提出备好货源的要求,但多数参展企业凭以往参展的老经验,携带货源普遍不足,部分展位出现断货现象。
  二、几点体会
  (一)领导重视、组织得力是活动成功举办的前提。本次展销会,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,并先后8次召开协调会,听取活动准备情况,部署下步工作措施。市委、市政府领导亲自参与、现场指导。王玲书记在筹备之初就对活动形式、内容作出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。展销会开幕前一天,王书记提前巡馆并与现场工作人员一起吃盒饭,她对展区的宣传资料逐一审查,现场拟定了打造航母模型“荆门号”,象征湖北一袋米、湖北一壶油扬帆起航的方案,同时安置彭墩美食现场制作及销售区,这块区域成为了整个展会期间最热闹的场所。万勇市长要求将展销会办成“农耕文化的展示会、农谷建设的展示会、优质农产品的展销会”,亲自听取设计方案介绍并提出详细修改建议。万市长还出面为展销会腾出了包括双休日在内的黄金展期,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参与活动的人流量。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胡功民召开协调会,为组委会解决后顾之忧。副市长周文霞全方位参与,对整个活动了然于心,自始至终在第一线指导部署。同时,我们还争取到了省直有关厅局、武汉市商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。省商务厅胡道银副厅长亲自邀请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日韩、香港等驻武汉办事机构负责人参会,省教育厅组织了20多家高校后勤集团负责人参会,武汉市商务局组织了工作专班,局长李作清还率采购商代表团来荆洽谈对接,为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  (二)众志成城、团结协作是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。这次活动由以产品类别为主进行展示展销,仅靠市商务局一家的力量远远不足。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,市直相关单位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确保了活动的品质。市农谷办在负责形象展区的过程中,除了与展示公司保持不间断的联系,为慎重起见,还特别与展示公司具体负责人员面谈,详细提出他们的意见和想法。在王玲书记提出修改意见后,又与屈家岭管理区人员连夜制作展板进行更换。市农业局除认真组织企业参展外,还紧急调遣人员组建食品检测区,让武汉市民买的更安心。市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,亲自参与活动始终,参展企业数量多、品质好。市粮食局负责大米和食用油两个展区,工作量大,协调复杂,展销会期间两个展区人气很旺。市委宣传部安排制作了“舌尖上的中国农谷”专题片,多次协调省及武汉新闻媒体,并成功邀请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成国主持新闻发布会。此外,市经信委、市林业局、市水产局、市旅游局、市文联等单位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,保健酒展区、花卉展区、免费春联派发处等等都是武汉市民关注参与的热点。
  (三)精心策划、措施得力是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。市商务局作为承办单位,一是及时拿出了整个活动的详细方案,组建了工作专班,下设综合协调组、后勤保障组、宣传报道组、安全保卫组、活动组织组具体负责筹备工作。各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,并细化责任,相互配合,积极推进。以全局之力赢得了活动的的圆满成功。二是慎重选择合作伙伴。从6家候选展示公司中,经过三轮比较,最终选择了武汉大圣世纪展示公司执行全程策划和设计,为活动高标准、高质量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市领导也给予了其“执行力很强”的评价。三是精心挑选参展企业。商务部门紧紧依靠牵头部门和县市区商务部门进行组织,报名参展的企业达150多家。为确保参展产品质量安全,经过质监部门严格审核,最终确定了106家企业参展。四是作了大量的协调事宜。在确定武展展厅、审核设计方案、联系参展企业、进行对外宣传、协调牵头部门等各项工作中,市商务局专班工作人员基本放弃了节假日休息,以“5+2”、“白加黑”的工作精神,高强度、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,直至新闻发布会前一天晚上,十多名市商务局工作人员通宵加班,第二天又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现场活动中。五是坚守展销会岗位。由于人流量大,安保责任重,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从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到当天闭馆,始终坚持不断人手,出现纠纷及时化解。每天还分两个时段统计当天销售额、签约额、人流量,晚上由带队领导对当天工作进行总结,查漏补缺。
  (四)宣传有力、覆盖面广是活动成功举办的保障。短短三天展会时间,前来参观采购的武汉市民平均每天5万人次,这在武展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并不多见,属较高水平。除了荆门本身参展产品品质好、质量优等因素外,广告及宣传得力也必不可少。展销会前,组委会本着既尽量节约、又覆盖武汉三镇的原则,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商议,确定在楚天都市报、武汉晚报、武汉电视台综合频道、武汉交通文艺台投放一定批次的广告,并通过省委宣传部牵线搭桥,分别在湖北日报、长江商报、湖北电视台、楚天金报以及人民网、新华网、湖北惠农手机报、第一食品网等20多家媒体上发布消息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从第一天开馆起,武汉市民就川流不息。热闹的场面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媒体将视线投向了展销会,湖北电视台及武汉电视台的数个频道记者,湖北日报、中国农谷网的多名记者现场进行了采访,湖北日报1月13日头版还以较大篇幅报道了这次展销会。同时,荆门各家媒体也同步进行了追踪报导,在荆门市民心中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。
  三、几点建议
  (一)全力打造两个品牌。一是打造“中国农谷”优质农产品品牌,将全市优质农产品集体进行商标注册、无公害或有机农产品认证、原产地证认证,加大对外宣传力度。二是打造“舌尖上的中国农谷”知名展会品牌。根据武汉市民的良好反应和企业的强烈要求,建议将此展会定期延续下去。同时,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,近期在武汉成立营销中心,以此为平台集中推介荆门优质农产品,待时机成熟时设到北京、上海等地,不断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。
  (二)壮大龙头企业,做强特色企业。对国宝桥米、洪森米业等重点龙头企业,支持其采取公司+生产基地+农户等模式,完善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产业链,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覆盖面。葛粉、豆制品、蟠龙菜、鱼糕等地方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,但行业存在“小、散、乱”等问题,应努力打造特色产品品牌,加大美食文化宣传,培育壮大骨干企业。
  (三)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建设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工程和中介组织建设,与全国各地农产品信息网络互通,快速、准确、高效发布我市农产品流通信息。积极推广我市民峰食品、葛娃食品、京和米业等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成功经验,探索现代交易方式,不断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,拓宽销售渠道,节约流通成本。
 

 



武汉会展